请选择所在城市(点省查看,红色代表已入驻)
A |
|
---|---|
B |
|
C |
|
F |
|
G |
|
H |
|
J |
|
L |
|
N |
|
Q |
|
S |
|
T |
|
X |
|
Y |
|
Z |
|
微信网站
上传时间:2016-11-05阅读量:159次
主讲人:汪玉凯(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、国家行政学院教授)
主题:走出改革困境需要三管齐下
时间:2016年11月4日
主办: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
【编者按】
“中国全面改革成就不小,但整体处于胶着状态的格局没有改变。”在深圳举行的第3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上,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做了题为“走出改革困境需要三管齐下”的演讲。在改革胶着的情况下,我们如何摆脱困境?汪玉凯认为有三点:第一,最大限度地排除改革的阻力;第二,防止颠覆性错误的出现,特别防止左的思想干扰,危害改革的精神气质;第三,在改革的关键部位上,在制度上取得实质性突破。
以下是澎湃新闻 (www.thepaper.cn)对汪玉凯演讲内容的整理:
汪玉凯演讲现场
全面深化改革成就不小,但整体处于胶着状态的格局没有改变
我之所以做出改革处在胶着状态这样一个判断,首先我要肯定十八大以后全面深化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,比如国务院用三年时间取消下放800多行政审批事项,户籍改革有重要突破,农民工市民化迈出关键步伐。但在充分肯定中国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,应该看到,改革整体处在一个胶着的格局没有改变。这个胶着的格局和中国反腐败是同步的。就像我们前两年的判断是,反腐败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,现在的判断是,反腐败正在取得压倒性胜利。我认为这两者是同步的。反腐败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,或正在取得压倒性胜利的过程中,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改革必然会处在一种胶着的状态。而这种胶着在我看来,至少有三大标志:
第一,关键部位的改革在制度层面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,比如经济层面、政治层面、社会层面等。
第二,改革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,既表现在官场又表现在民间。现在的有些官员缺乏上世纪八十年代官员的改革锐气,不作为几乎变成一种软抵抗。从民间来讲,老百姓对改革的评价是,能不能让改革成果在全国共享。所以老百姓说,住房改革使人买不起房,教育改革使人上不起学,医疗改革使人看不起病。
第三,改革策略似乎有碎片化倾向。在某些方面,改革政策空转。改革整个过程中头绪多、要求急、没有足够时间落实。政策碎片化的倾向,很难形成强大的合力。改革政策在很多地方真正难以落地,有空转的风险。
如果改革难以突破,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中国的风险
十八大以后,中国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。尽管发生了很大改变,中国社会仍然面临很多风险。这种风险我概括为四种:经济风险、社会风险、信任风险、政治风险。而这些风险在某些方面还在上升,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“三个四”的判断,具有吻合性。
“三个四”分别是——中共执政面临四种考验:执政考验、改革开放考验、市场经济考验、外部环境考验;四种危险:精神懈怠的危险、能力不足的危险、脱离群众的危险、消极腐败的危险;四个重大:应对重大挑战、抵御重大风险、克服重大阻力、解决重大矛盾。
我以经济下行压力为例,大家看到十五大以后,中国经济掉头下行,尽管大家对中国经济下行的原因看法不一,但就我个人观察,我认为有五个方面的问题都不容易解决:第一,严重的房地产泡沫;第二,23万亿地方政府债风险;第三,金融体系相对滞后;第四,大量的产能过剩;第五,民营企业大量倒闭。
我们如何应对这些问题?这些问题影响中国经济在整个世界未来格局中的定位。中国现在转型能否成功,有三个定位会受到很大影响:第一,中国的国家地位在国际社会中将被定格,过去没人管中国,现在强大了,能不能受到大国的尊重?不一定。第二,中国的价值在国际社会中的定位。我们强调走自己的道路,我们这条道路能否走到大家公认的民主化建设道路上去?第三,中国经济在国际社会中的定格。我们成为全球老二了,你能不能得到老二的尊重,不仅仅取决于经济的规模。比如说,你能不能保护知识产权,能不能保护环境、减少碳排放,能不能让改革成果让全民共享,所有这些软的要素可能是得到世界人口尊重的更关键因素。我们要从这样的高度,来看待我们面临的风险。
走出改革困境需要三管齐下
在改革胶着的情况下,我们如何摆脱困境?我讲三句话:第一,最大限度地排除改革的阻力;第二,防止颠覆性错误的出现,特别防止左的思想干扰,危害改革的精神气质;第三,在改革的关键部位上,在制度上取得实质性突破。
改革的关键部位就两个,一个经济改革,一个政治改革。经济改革,供给侧改革,我认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,不在于人,完全在经济层面。政治改革,你们可以想象,中国的过剩产能,难道是市场机制配置的结果吗?过剩产能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产物。而政府治理后面有三个逻辑在起作用:
第一,要收入:养活近7千多万财政供养人员;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;军费和公共安全支出;老百姓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。第二,要增长:投资、消费、出口三驾马车。土地财政应运而生。超发货币,制造了经济泡沫;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、产能过剩。第三,官员要政绩。短期行为,急功近利;拼资源、拼环境;弄虚作假,欺上瞒下;制造虚假繁荣。这三点是产能过剩的三个推手。
(本文根据主讲人现场演讲整理,有删改,未经主讲人审订。原标题:全面深化改革成就大,但整体处于胶着状态格局没有变)
转发自人民论坛网